news center
2019-04-19 阅读次数 495
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航运业对节能、低排放和大容量船舶的需求特点以及新能源运输船、新能源动力船需求继续增加,以及特种船舶、超大型节能低碳干散货船的潜在需求,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加大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以超节能、低排放、高智能产物的有效供应来缔造新的市场需求。同时,瞄准世界先进造船治理水平,扬子江船业全面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率先引进和应用TRIBON M3、SB3DS、AM、YSS、PDM等先进造船设计和治理软件,逐步实现船舶三维设计和造船设计、生产、治理一体化。
“我们通过对现有船型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革新,淘汰原有老产物,开发新产物,以更具竞争力、性价比更高的产物加入海内外市场竞争,做到人有我优。”日前,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中,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任元林体现,近年来,扬子江船业在技术研发中,越发注重产物二次开发,凭据国际大型航运公司及船东的需求,联合研发机构,针对需求产物进行传统产物的二次开发,通过不停优化升级,形成自己的拳头产物。
目前,扬子江船业每年的研发经费接近年销售总额的4%。在产物的研发中该公司有自己的定位和市场目标,注重产物的二次研发是扬子江船业产物研发的一大特色。目前,扬子江在产物二次开发历程中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船型。如:扬子江船业批量制作的8.2万吨散货船正是在多年前7.6万吨散货船的基础上优化升级的新船型。扬子江船业通过二次开发,优化升级,开发出的8.2万吨散货船比其他同类产物结构重量减轻了500多吨,装载量相应增加500多吨,在相同航速14节时,总油耗省了1.28吨/天,省了4.5%。
“少了500多吨的自重就即是节省了这么多钢材,间接也就降低了原质料成本。”任元林体现,从2015年到现在,扬子江船业已经批量承接、制作接近100艘8.2万吨散货船,仅这一个产物接单量占中国市场的30%~40%。不仅如此,在8.2万吨散货船的基础上,扬子江船业又开发出8.35万载重吨化学品组合船,既可以装载散货,又可以装载化学品和制品油,这也正是凭据船东市场需求,联合海内研发机构定向开发的新产物,也让该公司获得了许多订单。
除此之外,还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扬子江船业研发设计的4800TEU集装箱船。该船是4250TEU集装箱船的优化升级版,该型船从提出设计创意到研发完成仅用了半年时间,推出后即受到船东的追捧。与同级别船型相比最大油耗降低了42%,载重量提高4.5%,14吨均箱数指标提高28.7%,装箱数提高12%,且可实现在货舱内高箱和尺度箱无序混装的目标,灵活性大幅提高;在出港状态下无需压载水,主要营运配载状态下可淘汰压载水用量凌驾50%。
创新永无止步。目前,扬子江船业正着手5万吨MR制品油船的二次开发事情,并与海内相关设计院、大型油船公司及国际船检机构(BV)联合对该船型进行优化升级。任元林认为,当前,中国5万吨制品油船市场需求较大,如果对其进行优化革新,当产物研发出来后,一旦市场需求显现就会获得好的订单。尽管该船型还没有开工制作,但是,扬子江船业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已通过旗下航运公司下单4艘来进行该船型的二次开发。
“企业要在猛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要有自己的定位,形成拳头产物,哪怕是在某个产物中革新一点、优化一点,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任元林体现,扬子江船业还偏重产物的工艺性开发,包罗产物性能、制造工艺的研发。但是,对于国家垄断性的产物不碰。此前,外洋船东有意与扬子江船业在豪华邮轮市场展开相助,但任元林都拒绝了。他认为,豪华邮轮属于小众市场,对于此类引领市场的高端的产物,研发攻关更多的是需要国家去投资。
目前,扬子江船业正启动新的收购计划,意将原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在上海的研发公司——上海(斯迪安)绎凯船舶设计公司收入旗下,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和体量。此前,扬子江船业在上海已经有3个研发机构,先后收购了上海恒高船舶设计公司和巴柏赛斯船舶科技公司,同时重新加坡引进海工技术治理团队30多人,使企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设计人员从原来不足200人迅速增加到700多人。2012年,扬子江船业在上海购置技术研发大楼,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使企业迅速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本文转自: 中国船舶报 记者 吴秀霞
2019.06.26
2019.05.23
2019.04.19
2019.04.19
2019.04.19
2018.12.18
2015.09.24
2015.04.21
2015.03.30
2015.01.24